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中心新闻 > 正文

《中国计量史》全球首发暨版权海外输出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计量史》全球首发暨版权海外输出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 发布日期:2025-06-22 】

         《中国计量史》全球首发暨版权海外输出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2025年618日,值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正式开幕之际,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关增建教授的著作《中国计量史》全球首发暨英文、吉尔吉斯文版权海外输出仪式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出版协会,中宣部出版局,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中国科普时报社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相关活动。

《中国计量史》由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全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创新基地”主任、人文学院历史系特聘教授关增建历时多年完成,是首部系统梳理中华五千年计量文明发展的中国计量通史权威著作,也是获国家出版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双重支持的重大科研成果。全书105万字,收录几百件珍贵文物图像,首次完整呈现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中国计量技术与科学的演进全貌。这部著作不仅填补了我国科技史研究的空白,更通过计量这一独特视角,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科学精神,为当代计量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照。签约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其正式走向世界舞台,迈入国际传播新阶段。

活动现场,大象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签署了版权输出协议。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副总裁阿尼尔·尚迪表示:“施普林格很高兴能够将中国的图书带给全世界的读者,让更多的世界友人从多方面了解中国历史,认识中国文化。”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院长Biimyrza uulu Aziz强调,《中国计量史》吉尔吉斯文的出版,将进一步成为中吉出版社之间沟通文化的桥梁、传播文明的使者,为“一带一路”交往奠定更为坚实的文化基础。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贾宏宇认为,这部鸿篇巨著不仅凝聚了关增建教授数十年的学术心血,更展现了中华文明在科学探索中的卓越智慧,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生动载体。《中国计量史》的英文、吉尔吉斯文版本走向世界,不仅是一次学术成果的国际化传播,更是中国与世界知识界的一次深度对话。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庆评价说:《中国计量史》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文明演进、科技发展和国家治理智慧的厚重的典籍,本次与施普格·自然集团、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的版权合作意义重大,将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术文化交流,推动更多的中国学术成果融入全球的知识体系。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评价说,《中国计量史》很好地把中国计量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贡献、历史发展轨迹呈现了出来,不仅为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外交流打好了学术根基,也打通了社会科学研究和科技研究两者之间的一个重要节点。该项目创造了专业学术著作“走出去”的新范式,其“技术-制度-文化”三维研究框架,为全球文明对话提供了中国方案。

关增建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计量是文明的火种。从计量史的角度,梳理中华文明在计量领域的创作和成就,这是我们作为科技史工作者的责任,希望能够为大家增进对中华文明的理解有所贡献,也希望借助版权输出海外,增进世界对中华民族的理解。

6月18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全国计量文化与科普资源创新基地与大象出版社继续就《中国计量史》新书举行专家研讨会。大象出版社领导指出,在国家最高级别的图书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为一本书同一天内举行两场专题活动,过去从未有过。与会专家从学术视野,围绕《中国计量史》进行了热烈讨论,高度评价了这部著作。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爱文在研讨会上说:“书中详实的史料和丰富的计量人物,使得这本巨著兼具学术图书的严谨性和科普图书的趣味性。中国厚重的计量史将会通过这本书走向世界。”

中国计量大学原校长宋明顺表示:“该书是从考古、经济、社会治理多角度涵盖古代度量衡和时空计量领域的专著,是计量史上里程碑式的集大成之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系主任钮卫星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这部逾百万字的著作,不仅实现了从传统度量衡史向综合计量史的研究范式突破,更通过计量视角,重构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技术逻辑。”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扬宗教授指出:“这是一部前所未有融会贯通的计量史著作。计量在古代的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科学,期待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撰写出系统的新中国计量史研究力作。”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师范大学郭世荣教授指出:“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内容系统、全面,图文并茂,随着海外版权的输出,从学术话语权视角看,不但在汉字文化圈,而且在全球学术界都会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


《中国计量史》的全球首发,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全国计量文化与科普资源创新基地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推进中国计量文化的国际传播的阶段成果。近年来计量史研究团队先后依托日本“财团法人松下国际财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国家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基金的支持,通过举办计量史专题会议、学术工作坊、合作研究、出版著作等形式,将中国的计量知识和计量文化以日文、英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等语言传播到世界,持续推进了中国计量文化的国际传播。基地主任关增建教授多年来深耕计量史研究,是中国计量史学科的创建者。早在2004年,国际计量史权威、时任日本计量史学会会长的岩田重雄先生就将其与丘光明一道,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其著作《量天度地衡万物——中国计量简史》、《〈考工记〉翻译与评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理化卷》等,迭获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项目、丝路书香重点翻译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等的资助。其德文版著作《中国计量史》在德国百年老社NW出版社正式出版后,获评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4年,关增建教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规圆矩方,权重衡平:中国科学史论纲》著作,在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活动中,荣获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称号。

本次《中国计量史》的新书研讨会暨版权海外输出签约仪式的成功举行,是中国学术“走出去”的重要成果。《中国计量史》的问世,不仅标志着中国科技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更为世界理解中华文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计量视角。它通过计量这一人类文明的共同语言,搭建起文明互鉴的新桥梁。该书将成为全球科技史、计量史研究的重要参考,并激发更多跨国学术合作与思想碰撞,为推动人类文明传承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计量史》的出版及新书发表会的成功举行,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光明网、人民网、中国计量网、科学网、百道网、南方都市报、河南日报网等多家媒体做了报道。


撰稿:董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