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中心新闻 > 正文

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成功召开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成功召开 | 发布日期:2025-05-12 】

2025年5月10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音乐厅召开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承办。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科技馆、上海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天文馆等单位学者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科学传播及加强长三角科学技术史学科交流互动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

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李玉尚教授主持了第一阶段的会议,副院长蒋勤教授代表学院致辞,他介绍了人文学院成立发展的历史及办学特色、办学成就,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学科发展与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密切关系,特别是自2021年起,人文学院历史系独立招收科学技术史博士生,至今已有四届学生入学。在历史系发展科学技术史研究方向,已成为交大史学的鲜明特色,得到了学界前辈的普遍认可。

                              

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关增建教授代表学会致辞并做工作报告,他简要回顾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的学会工作,尽管由于疫情影响,学会还是通过线下及线上举办了一些有特色的学术活动,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同仁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出色成绩,学科建设也再上台阶,上海交通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学科不断发展壮大,东华大学已经成功获得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点。他特别指出,从国家及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看,科学技术史学科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科学技术史学科与历史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同仁,应该顺势而为,立足学术研究,推进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加强学术交流,开拓创新,依托学会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凸显科学技术史学科的

价值和特色。

                              

5月10日上午第二阶段会议,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七届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和第二届监事会。与会会员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理事25名,监事长、监事3名。第八届理事会第一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关增建当选理事长,李玉尚当选常务副理事长,高晞、邓可卉当选副理事长,董煜宇当选秘书长;陈业新当选监事长,陈丽云、杨小明当选为监事。 关增建当选为党的工作小组组长,邓可卉、董煜宇当选为成员。第八届理事会第一会议还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学会建设,加强各会员单位之间的联动,创新科学传播的模式,加强长三角科学技术史学科点之间的联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达成初步意见。

                              

学术会议环节,聚焦传统科技史及前沿学术研究,上下午举办6场大会报告。上午第一场大会报告由萨日娜教授主持,刘士永教授的“热帶医学发展中的厦门与台湾”,探讨了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厦门与台湾在热带医学发展中的关键角色。高晞教授的报告“《英吉利国新订种痘奇书》德译本的发现”,陈丽云:教授的报告“宋本张杲《医说》版本及递藏情况考论”,结合传世文献, 从医学学术发展史视野探讨了《医说》版本及递藏情况、医学价值。下午的学术报告分别由陈业新教授、杨小明教授主持,关增建教授的报告“中国传统度量衡制度的源头辨析”,结合传世度量衡文物,阐释了中国传统度量衡制度的起源的来龙去脉。邓可卉教授的报告:“《崇祯历书》中的度数之学”,重点分析了“度数之学”如何在明末天文历法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林明昊副教授的报告“广西娅怀洞与白莲洞遗址动物遗存比较研究”,基于14C年代框架模型,通过分析研究广西娅怀洞和白莲洞两处遗址遗所出土的动物遗存,探讨了近5万年以来遗址先民为应对周围环境变化而采取的应对策略。

 

                             

学会秘书长董煜宇对大会进行了简要总结, 他再次感谢了各会员单位及各位同仁长期以来对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工作的大力支持,鼓励大家齐心协力,加强学术交流融合,为推动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